天朝的房价,在进入21世纪以来,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。既得利益者一致看多,没有买房的人多批判房价太高民不聊生。这里无论是房多也好,房空也罢,对房价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误区:
误区一:县城房价虚高,有的甚至上万,未来必定会跌!
其实,任何不以具体城市而论房价的说法都是耍流氓,县级市的霸主昆山第一个i表示不服。
而的县城房价,如果这个楼盘高出整体水平很多,那么这些楼盘一定是在中心的位置,县城其他偏一些的地方肯定不会那么贵。
从购房角度出发,如果资金不那么宽裕,交通方便的郊区同样是一个好的选择。不能只盯着城市最繁华的区域流口水,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。这一点,不仅在县城,哪怕是一线城市,房子因区位不同,价格也是千差万别。
误区二:选择在哪个城市工作,就应该在哪个城市买房。这一点估计很多人感同身受。但是大部分在北京、上海这样一线城市工作的人,终其一生都无法在这里留下来。这个不是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,而是自我选择的人生道路问题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薪水选择匹配的城市去发展!
比如你月薪五千,北京最好还是不要考虑了,选择县城三四线是最现实的选择,这里一定买得起房。比如你月薪一万+,可以考虑很多二线城市,月薪五万以上至少从现在来看,到哪都买得起房。
所以在抱怨高房价的同时,一定要明白:不是你选择最好的城市让国家政府降房价,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本事选择更匹配的城市。如果一定要挑战高难度,就不要埋怨代价高。
PS:苏轼终其一生没有在汴梁置业一处安身之所;陆游一生为官也未能在临安有一个宅院。这样想想,是不是舒服了很多?
误区三:马云、董明珠等一众大佬看空房价曾经马云的一句:“八年后房价如葱”,引得各大媒体争相讨论和转载。看空的人一时间似乎多了很多。
实际上,马云才不是房空。什么是房空?房空是买得起的人不买房,才叫房空。马云在唱空的时候,没有告诉你这几年在香港和上海都买了大豪宅……
名人讲的不一定是金科玉律,换一个角度:现在大多数的房子,其价格比起马云的身家,都不过是像大葱一样,可以随便买。

误区四:现金为王,落袋平安。关于何时可以卖出、可以“逃顶”这件事,众说纷纭。但是负责任的讲:不要轻易卖空,不要轻易“逃顶”。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,卖掉房子落袋为安,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开始。认真读下面这句话:人不可能掌握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金钱,如果掌握了,那么将以你所认知的方式将超出的部分亏掉。
举个现实的例子:有个朋友家住北京,父辈在单位分了两套房子:一套价值1500万的新房,一套400多万在5环外的老破小。15年股市出现小牛市,他当时眼热非要把那个老破小卖了炒股,全家人各种劝啊,拉都拉不住。15年那时候房价房价还没涨起来,200多万卖了。
最终结果是:炒股赔了小100万,理财暴雷赔了30万,然后那套老破小现在也涨到400多万了,租金也涨了一半还多。
这个朋友非常后悔,可惜这世界没后悔药卖。好在,那套大房子还在,因为全家人都住在里面。
后来朋友聊起来这件事的时候,说房子卖了也就卖了,那钱要是花在自己身上也值了,可惜当时一门心思赚钱,结果赔了一多半。
古语云:“厚德载物”,一个普通人手里如果有了超过自身能力的现金,最后的结果恐并非真的“落袋为安”。逃顶这件事,如同股市,涨不言顶,跌不言底。